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925章自然

關燈
第925章 自然

“對於他這樣腹笥充實的都快要溢出來的人,自然是沒法擺脫獺祭的文人積習。錢默存有這樣的評價。其實他這點和王安石是差不多的,兩個人都是學究天人的大學問家,在用事引典這一點上,也算是臭味相投了。把古典成語鋪張排比雖然不是舊詩先天不足而帶來的胎裏病,但是從它的歷史看來,可以說是它後天失調而經常發作的老毛病。六朝時,蕭子顯在南齋書卷五十二文學傳論裏已經不很滿意詩歌緝事比類…或全借古語,用申今情,鍾嶸在詩品裏更反對補假經史故實,換句話說,反對把當時駢文裏事對、事類的方法應用到詩歌裏去;唐代的韓愈無意中為這種作詩方法立下了一個簡明的公式:無書不讀,然止用以資為詩。也許古代詩人不得不用這種方法,把記誦的豐富來補救和掩飾詩情詩意的貧乏,或者把濃厚的書卷氣作為應付勢力的煙冪。比了那種捧住了類書,說到山水就一味搬弄山水的古典,誠然是心眼兒活得多,手段高明得多,可是總不免把借債來代替生產。結果是跟讀者捉迷藏,也替箋註家拉買賣。他批評吳道子的畫,曾經說過:出新意於法度之中,寄妙理於豪放之外。從分散在他著作裏的詩文評看來,這兩句話也許可以現成的應用在他自己身上,概括他在詩歌裏的理論和實踐。後面一句說豪放要耐人尋味,並非發酒瘋似的胡鬧亂嚷。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義,用蘇軾所能了解的話來說,就是:從心所欲,不俞矩;用近代術語來說,就是:自由是以規律性的認識為基礎,在藝術規律的容許之下,創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動。這正是蘇軾所一再聲明的,作文該像行雲流水或泉源湧地那樣的自在活潑,又要同時很謹嚴的行於所當行,止於所不可不止。李白以後,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。蘇軾的生平,雖然表面上看是離亂慘怛的,但是看他的心態和為人,超曠適意的有如在做致仕歸田後的環國旅行的。《東坡志林》裏滿地的故實趣聞,清鮮甜脆,讓人讀後唇齒流芬的。這是他追求的藝術效果:質而實綺,臒而實腴,外枯而中膏、似淡而實美,是發纖濃於簡古,寄至味於淡泊。最後提一下,我偶爾旁聽的一節文學院的課,張如安老師在作這首《賀新郎》的講解時,說到的序言裏的故事。序言挺有意思,另一方面佐證了蘇軾才思之敏捷。蘇軾碰巧去參加個宴會,為了替官妓說情,就寫出了這麽一首絕妙好詞。張老師說這是蘇軾詞裏他最喜歡的一首。不翻譯了,麻煩。蘇子瞻守錢塘,有官妓秀蘭,天性黠豐盛,善於應對。一日,湖中有宴會,君伎畢集,惟秀蘭不至,督之良久方來。問其故,對以沐浴倦睡,忽聞叩戶甚急,起而問之,乃樂將催督也,謹以實告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